从‘镍都’到多元化:白银区就业市场转型的路径
从‘镍都’到多元化:白银区就业市场转型的路径
白银区,一个以矿产资源闻名的著名工业城市,正经历着就业市场的前所未有的转型。
作为甘肃省的重要工业基地,白银区的就业结构长期以来一直以有色金属冶炼为主导,形成了一种‘一业独大’的产业格局。在传统产业逐步转型的背景下,白银区正在探索就业转型的多元化发展路径。
700万篇范文例文和文章库,从此找范文写作业交报告写申请做合同不再愁。点这里下载>>>
分析当前就业市场现状
作为白银区的传统支柱产业,有色金属冶炼业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。然而,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环保压力的增加,该行业面临的挑战日益凸显。数据显示,2022年,白银区二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45.3%,较2010年下降12个百分点。这一数据反映了传统产业就业人口外流的趋势。
与此同时,第三产业就业比例从2010年的38.7%稳步增长到2022年的49.8%。现代服务业、文化旅游业等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。尤其是近年来,白银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,以黄河石林和白银文化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旅游项目,促进了周边餐饮、住宿和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,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。
在就业人口结构方面,白银区呈现出明显的‘高-高-低’特征: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劳动者占65%,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28%,而45岁及以上的劳动者占35%。这种结构性特征给就业转型带来了新的挑战:一方面,需要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,另一方面,需要为中年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。
就业转型面临的挑战
工业单一化带来的就业风险日益凸显。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波动直接影响到白银区就业市场的稳定性。近年来,受全球经济波动和环保政策的影响,一些企业减产或转型,导致大量工人面临转岗或失业的风险。
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。白银区内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就业机会分布不均。城市区域集中了大部分高质量就业岗位,而农村地区就业机会较少,导致严重的人才流失。
工人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突出。传统工业工人技能单一,难以适应新兴产业的需求。数据显示,70%的求职者认为自己的技能与工作要求不匹配,65%的企业反映招聘工人的难度很大。
三、就业转型实践与探索
白银区政府积极调整产业政策,推动产业发展多样化。通过发布《白银区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》,明确提出发展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。2022年,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8.5%,比2018年高7个百分点。
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持续改进。白银区建立了“政府+企业+学校”三方合作机制,重点培训焊接工、电工、数控机床操作员等短缺技能人才。2022年,该区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2,000场次,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5%。
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强。白银区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就业服务网络,开发了就业岗位信息平台,推广了精准就业服务。2022年,该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600个,4300名失业人员再就业,12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。
四、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建议
通过产业多元化促进就业转型。继续扩大和加强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,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,是必要的。同时,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,特别是文化旅游、健康护理等朝阳产业,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,具有重要意义。
提高工人技能水平。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至关重要,重点关注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培训,以帮助工人适应产业转型需求。同时,加强中年工人的技能提升,以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。
优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。有必要提升就业信息服务网络,并建立连接企业劳动力需求与求职者信息的平台。同时,加强就业和创业指导服务,以帮助求职者提高就业能力非常重要。
白银区的就业转型之路既是传统工业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,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。通过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、提高劳动者技能和建立就业服务体系,白银区正在打造一条独特的本地就业转型之路。这不仅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,还关系到每一位工人的就业权益和生活质量。未来,白银区需要继续深化改革、创新思路,推动就业市场的更高质量发展。